目前分類:● 高更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高更特展已在220日結束,利用週五(218)的午後近黃昏時刻,再度去展場,算是對高更說再見,也是從開幕的週五晚到結束的週末晚都到展場做個有始有終的觀禮!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更具體詳盡地追尋高更生活與繪畫的足跡,不妨利用現代科技的工具,就是「Google Earth」及「Google Map」,可以很快速又有效地插繪出高更的「生命地圖」及「繪畫地圖」。下面是我整理出來高更在不同年齡的生活足跡,也就是他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移居或落腳處。這樣對高更這位波西亞米人(流浪的藝術家)就可以很具體而實際的掌握他的生命驛動痕跡;如再對照他在不同時間與地點所繪畫的作品與畫風,就可以看見他當時所風迷的畫派與該時期作畫的特色。如果再深入些,也可以製作高更在先後不同年代的〈巴黎市區內移動足跡圖〉。先從他出生地的區、街、巷、號到他設工作室,以及他開畫展,還有他往返國外的旅程再又返回巴黎的不同落腳處。這樣分別加以標記出來,就是高更在巴黎市區的足跡圖以及畫跡圖。還有他曾往法國的西北方的盧昂及諾曼地,還有布列塔尼的阿凡橋;甚至在1888年赴法國東南部的阿爾與梵谷共同生活與繪畫前後約兩、三個月並成立〈未來畫室〉的足跡,這樣就可刻畫出高更在〈法國境內〉的旅行與生活經歷和繪畫的地圖。至於他赴海外航行追求異國的探險,則是從他2歲時就與家人遠赴秘魯依附外婆親族;之後他少年時期成為商船海員及加入法國海軍;還有他與太太及全家人搬到丹麥的太太娘家。他也曾赴巴拿馬參與運河開挖工作;還曾兩度來回大溪地,甚至最後客死異鄉—馬克薩斯群島。把這些事跡利用環繞地球攝影或衛星導航﹙GPS﹚的方式來追尋高更當年漂泊流浪海外生活與繪畫的足跡。以上這樣的追跡絕對是個全然不同的體會與體驗。甚至利用Google的網路攝影機都可以立即看到這些高更在海外旅跡當地的景觀和建築,只是基於商業的運作與考量,見到的畫面常看不到美麗的自然景觀,反看到大多數是些國際連鎖的旅館或民宿客棧的圖片。

16世紀是西班牙海權橫霸世界的時代,18世紀則是法國殖民全球的世代。這段世界發展史蹟,通常都是由〈航海冒險家〉首先啟動,再由海軍以武力侵佔成為〈征服者〉,接著就是〈傳教士〉以及〈藝術家〉緊跟其後他們分批逐次,不斷向其海外的殖民地滲透;不論出於「開發」、「啟蒙」、「拯救」或「保護」之名,其實都隱含著多種不可言喻的「目的」與「企圖」!高更以藝術家的「身份」與「角色」以及他的畫作及在各地生活與行徑,其實也就是他所生、所長整個時代環境的反射與聚焦。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更出生於1848年,死於1903年,與他同一世代且有前後相關的著名畫家下致有如下: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在看梵谷的畫時,總會很自然地感受到那種悲滄孤獨的氛圍;看高更的畫則充滿著多元的色彩與變貌,粗獷中隱含著神秘的氣息,簡約的線條,覆以大面積的色塊,營造出一種既野蠻原始且自然放任的味道,隱約中又帶著嘲諷自負的高貴風格。

所謂「人創造藝術,而藝術造就人生」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就會繪出什麼樣的畫。那我們就來看看高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高更是個異國通婚所生的混血兒,父親是法國人,母親則是有西班牙血統的秘魯人。父親在他兩歲時舉家由法國避難到秘魯時,在遙遠海上旅程中病逝於阿根廷的一個港口。所以他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母親雖是來自秘魯及西班牙的貴族大戶,却也早在高更20歲左右即已過世!所以他又成了孤獨成長的少年。在他7歲時外祖父驟逝,只好跟母親及姊姊舉家又從秘魯搬回法國,定居在巴黎西北郊外的魯昂。由於小時候在異國長大所以他會講多國語言,西班牙語、秘魯語及法語,加上後來跑商船及入伍海軍,漂泊各地且以海為家,想必也學會了英語,大溪地及大洋洲各種不同的方言。他的小學及中、高中都是在魯昂附近的寄宿學校度過。由於他個性有點孤僻,加上語言上的不適應;他的學校生涯其實過的並不愉快,好像也曾遭到「霸凌」的困擾!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欣賞高更的藝術作品呢?如果你帶著幼稚園或中、低年級的國小學童去參觀高更的特展;你會怎麼來導覽呢?就畫風與技法而言就會提到〈印象派〉的〈光影與景深透視法〉;還有〈點描派〉的以不同原色小點來造成〈視差的拼湊圖像法〉,或另外〈掐絲琺瑯〉與〈彩繪玻璃〉的〈綜合表現手法〉抑或是仿日本式的浮世繪將遠近距離與空間加以壓縮的方法?這些對幼小學童如只強調畫風與技法的方式來導賞;孩子們準會如〈鴨子聽雷〉般沒在知道你講些什麼?要不是猛打哈欠快要睡著了,不然就是自個兒在展場內打鬧嘻笑玩了起來。所以最好的導賞方式不如先講〈高更〉這個藝術大師的生平故事。在高更的55歲生涯中,他所創作的繪畫及其他形式的藝術品其實也不少。每件作品都是他在不同的成長背景與不同的生涯場景中和不同的心理狀態下的結晶。每幅畫作都代表他人生不同階段的經歷與標記;也可說是生命的旅程就是藝術創作的歷程。還有他為何會畫某幅畫?他用什麼樣的技法或每幅畫作中隱含著何種意義?畫作中的圖像與技法又是要展現何種意象或呈現某種企圖?甚至他的畫作是師承或臨摹,也許更是模仿何人的作品?他的畫風與技巧是受到何人的影響,或又影響了何者?其實高更為自己的許多創作品曾做了不少的「詮釋」或「解釋」。他會如此做都是為了要掌握他自己在畫壇的「發言權」或「代言權」;也是為了建立自己在畫派中的地位和自己在繪畫歷史上的定位!許多與他同輩畫壇好友人士,和不少批評他的反對派人士,對高更在藝術創作上的造詣或他對畫派的影響力與對他的評價和看法或見地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近百餘年來有關高更作品與畫作的研究專論可說是琳瑯滿目,但你到底要相信誰或你聽信或選擇何種立論與觀點呢?你接受何人的立場及同意何者的論點未必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你有你自己的感受還有自己的feeling。當你在接觸高更作品的時刻,眼睛看到什麼?你的內心又有何反應?他的畫作對你有何啟發與感想嗎?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更特展〉自去年﹙2010﹚11月底開展至今,已有一個半月了,亦即展期已過半;相信看過此展的人已有不少,應該可以談談自己看展的感受。

〈高更〉被視為〈後印象主義畫派〉三傑之一,他也是〈象徵主義畫派〉的領頭羊;更被尊稱為〈那比畫派〉及〈綜合畫派〉的宗師。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決定要去參加高更畫展的開幕典禮。週五晚上,出席的人數出乎意外地多;但是嫌太多了些!又碰到花博的人潮及兩者進出的動線錯亂交結,人顯得更多。典禮開始的致詞時間太多太長;官話其實最好不要超過三到五分鐘;否則參加者似乎被罰站,大家又高聲交談,致詞者說些什麼?沒多少人用心在聽,想聽也未必聽得清楚;典禮所提供的食物及飲料,放置的地點及可用的時點好像有點失序?

展場內的志工導賞者十分專業、用心,開幕式如果多安排由來自國外提供展覽品的〈館長〉或基金會代表及典藏者來親自為自家的參展作品來個現身說法,這肯定會成為開展首日導賞中最親切、最專業也是最特別的導賞者。可惜未見如此安排!(大概只有一、兩位館長親自在現場解說自家所提供的展品。)

那些年的繪本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